LEAP Expo 2020 | 驰援抗疫一线,“战疫武器”蓄势以待,2020年机器人产业看什么?

发布时间:    来源 / 作者:    

2020年开年之初的无硝烟战争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不再是纸面上的理论知识和眼花缭乱的代码集成,而是帮助大众抵抗疫情中不可或缺的“战疫武器”。

它们或许是在空中喊话的“硬核”无人机,是社区里协助警务巡逻的机器人,是出现在医院和公共场所里的消毒能手,也是隔离区中穿梭不止的送餐者……

在防疫场景中,机器人展现了不小的潜力,作为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之一,能否在此刻迎来春天?它们究竟是如何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疫情会对机器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何种影响?

辅助医疗

业内人士表示,疫情期间对于公共卫生冲击最大的不是疫情的致死率,而是由于较高的致病性和突发性导致的公共医疗资源挤兑。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协助机器人进行检查、施药,无需进入隔离病房,能够更好地减少被传染的风险。根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在治疗本国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时,就采用了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设备的智能机器人,医生在隔离窗外操作机器人,以完成绝大多数诊疗措施。而在武汉同济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中,也有医护机器人、送药服务机器人等,协助承担起看护消毒、测量体温、清洁送药等工作。

智能配送机器人,图片来源:机器人在线

同时,大量的健康监测是标准化的流程,机器大概率会比人做得好。2月11日,在节卡常州生产基地节卡体温管理机器人正式上岗。员工只要站在固定区域内,一秒即可实现快速体温筛查,而且机器人会随着人身高的不同自适应跟随测温。通过这种“无接触感应”、“高温智能预警”方式即可精确测量人体的温度,大大减少接触交叉感染风险。

节卡温度管理机器人,图片来源:节卡官方微信号

公共服务

此次疫情中,除了全方位的隔离防护措施外,严格的环境清洁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区域,消毒机器人通过自动驾驶代替人工完成消毒清洁作业,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的聚集和接触。与此同时,添加了语音模块和红外线成像热镜头的无人机在阻止人员聚集、实地监督预防二次传染等方面起到了前所未见、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主移动消毒机器人,图片来源:机器人在线

物流配送

抗疫战中,在物流前端,应急物资出入库及配送,在物流后端,医疗器材、药品、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物料拣选、产线搬运,都可以看到配送机器人的身影。

当前,医疗器材、药品、防护用品需要大规模生产和搬运,通过物流机器人与工厂内其它智能生产设备的协作,包括料箱机器人、AGV+辊筒、立体存储货架、边线流利货架等硬件设备,以及WES、WCS等软件系统,降低了大量人工参与的传染风险。

另外,美团、京东、亚马逊、天猫,各大电子商场物流公司都推出了无人配送方案。同时,京东物流的配送机器人也被派上“前线”。目前武汉已基本完成对机器人配送的地图采集和机器人测试。为实现机器人配送常态化,京东物流还在从各地抽调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可以预见,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和复合型AGV产品将被更广泛应用。

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图片来源:京东物流微信号

加工制造

服务型机器人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的确不容小视,但在防治疫情的后方,工业机器人也在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每年春节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会出现用工缺口,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形势可能格外严峻。面临着大量劳工无法按期返岗,以及在疫情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复工后工人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这对于急于开工的制造企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受人工、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自救之路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很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这次疫情将大大缩短制造业智能化的过程,实现大规模多产品的柔性制造,打造智能工厂。 在疫情当下,一些自动化厂商,如拓野机器人、中设机器人、翼菲自动化、快裕达自动化等企业,实现了短时间内的跨界业务,为缓解“口罩难求”的严峻事态。其中很关键的是对于通用工艺的积累,柔性技术的创新以及各厂商之间的通力协同配合。值得注意的是,口罩生产线中会应用到并联机器人,SCARA,协作机器人等。

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对人与人之间接触的严苛限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机器人产业带来的作用和潜能,虽然各应用行业大幅增长的逻辑还不是十分完整,但毋庸置疑的是,疫情会大大提高大家对机器人的认知以及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细分领域阶段性回暖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它们主要在制造业的产线上充当“劳动力”,降本增效是它们为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97台/万人,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我国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130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经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突破6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整体市场来看,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增速开始转正,下游需求呈分化回暖迹象。从细分产品来看:

-多关节机器人作为占比最高的产品,增长稍显乏力;

-SCARA机器人受到3C、汽车电子的影响,没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

-并联机器人因基数小,2019年在食品、医药、日化、物流等领域有所突破,获得一定的增长,国产厂商表现亮眼

-协作机器人逆势上扬,2019年依然取得30%左右的增长,随着玩家的增多,各厂商销量逐渐开始分层;以发那科、安川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亦在协作机器人上推陈出新,开始发力,可以预见未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会愈加残酷。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预测,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会有小幅增长,在个别细分领域有望会有新的需求拉动,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医药医疗、自动化、包装、分拣等相关厂商而言是利好。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释放和全面回暖尚需时日,但细分领域的阶段性回暖是大概率事件,传导到机器人产业链。疫情过后,必然带来相关产业和行业加快调整。中国智能制造战略持续推进,在进入“十四五”的前夕,工业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大考也将来临,对于众多机器人厂商而言,需要告别过去的粗犷式发展,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需求的满足=价值创造发展先进技术、完成智能化生产线部署的厂商,会提早享受效率和成本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企业也能迎来新一轮发展。

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迎来发展热潮

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中,服务机器人经历过短暂的起伏波动的震荡,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出现,2016年服务机器人迎来了发展热潮,众多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技术在进步,行业在迭代。

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中颇具亮点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在服务场景中,各种类型的服务机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体感检测、配送、送餐、消毒杀菌、医流、手术等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有效的替代人员进行作业,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1%,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亿美元、6.2亿美元和5.3亿美元。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颠簸大势中,机遇和问题同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复杂,但趋势也锐不可挡。防疫事件不仅给了机器人产业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同时也让大众得以真情实感地近距离习惯与机器人交互。此次疫情中投入的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每天在抗疫的“台前幕后“忙进忙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既有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大众对于机器人应用认知的提升,同时也是一场实景的考验,对于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虎嗅APP,高工机器人,中国机器人网,CV智识,中商情报网,机器人在线

由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及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2020深圳慕展(简称LEAP Expo)将于11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行。LEAP Expo 2020 将全方位呈现自动化及机器人、电子制造智能化解决方案、电子元器件、系统及方案、线束加工及连接技术、点胶注胶设备及材料、激光加工、先进光源、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和辅件九大模块及智慧工厂特色环节,覆盖智能制造与电子创新全产业链。

公司名称: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1800号陆家嘴金控广场T1塔楼11层
联系电话:+86 21 2020 5500
电子邮箱:info@mm-sh.com
传真号码:+86 21 2020 5688